【高工LED综合报道】 华星光电二期项目于近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处于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的工程,计划于2015年5月投产、同年6月量产。
华星光电一期项目所创造出来的业绩也早已令全球同行瞠目。一期项目从打桩建设到开始量产只用了19个月的时间,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155.6,税后净利润22.6亿。
华星光电副总裁车汉澍告诉记者,2014年该公司在增加瓶颈设备、改善瓶颈工艺后,第一期生产线产能预计能达到单条生产线极限,超过原有设计40%,二期生产线采用的是比一期更为先进的技术,预计2016年可以达到设计产能月产10万片玻璃基板,届时两条生产线加起来年产值可达400亿元。
二期设计产能月产10万片玻璃基板
记者了解到,华星光电一期项目投产后产能快速爬升,仅用10个月的时间提前3个月完成产能及良率的爬坡;2012年12月,通过生产工艺优化,产能达到月产12万片;目前已经达到月产13万片的产能,比设计产能增加了30%。
在产能之外,华星光电一期项目EBITDA(息税折旧前利润)、产品良率等衡量公司生产运营的关键性指标全年领先不少全球同行业企业。2013年华星光电实现营业收入155.6亿元,税后净利润22.6亿元。
而这一数据还将攀升,车汉澍表示,2014年该公司在增加瓶颈设备、改善瓶颈工艺后,第一期生产线产能预计能达到单条生产线极限,超过原有设计40%。而二期建成投产后,设计产能为月产10万片玻璃基板,预计将增加年均生产总值170亿元,年均净利润14.2亿元,预期未来十年累计可增加税收183.7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工业产值增加1100亿元,其中深圳地区带动工业产值325亿元。
据介绍,计划总投资244亿元的项目二期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和社会融资。目前项目推进顺利,二期生产线将导入氧化物、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主要产品类型也将增加,“产品技术已研发成功,并成功研制出各类型样品,等待在二期生产线上大规模检验即可。”车汉澍表示。
重点配套项目进展顺利
2013年华星光电一期项目满产满销,设备利用率几乎接近100%。其产能提速,直接冲击了日韩台湾几个巨头的市场,打破了价格垄断,中国彩电厂商的“缺屏之痛”得以缓解。
记者了解到,尽管国内需求量巨大,但由于长期日韩的价格垄断,国内电视机生产企业只能在不多的空间中挣扎求生存。目前,华星光电的客户中TCL多媒体用量占到40%左右,余下的是韩国三星、LG接以及创维、康佳、长虹等几个国内品牌和国内各类代加工企业。
喜欢看速度滑冰的车汉澍用弯道超车来形容华星光电面对的行业竞争,以及所选择的路径。“人家已经在前面滑,而且能力不比你弱,要想不违规超过去,只能弯道超越。”虽然单条线运营效果不错,车汉澍也强调上马第二条生产线的时不我待,“不少同行业企业有多条8.5代生产线,我们要抓紧时间。”
而华星光电的扩大产能也将直接带来连锁反应。为更好地配合华星光电的发展及中国市场对8.5代TFT-LCD平板显示器用显示屏材料的需求,旭硝子项目已开展二期扩建,计划于2014年12月竣工投产,届时产能将翻倍增加至约350万片/年。此外,空气化工产品(深圳)有限公司项目,用地面积14410平米,项目计划总投资2.86亿元,预计产值1.69亿元,预计税收0.23亿元。项目一期计划2014年3月投产,设计年产液氮14.4万吨、气氮3700万吨。项目二期计划今年3月开工,8月竣工。它的投产将有效满足华星光电为首的国内半导体、液晶面板等行业飞速发展对超高纯气体需求。
依托华星光电这一超大型重点产业项目,光明新区高标准规划5.4平方公里的“光明国际平板显示产业园”产业集群效应正在显现。
政府扶持让公司一开始就轻装上阵
谈起华星光电的快速发展,车汉澍用“人努力,天帮忙”俗语来形容。
他告诉记者,一方面得益于公司有一个很好的技术、生产管理、综合运营管理团队,“2013年公司确立了三合主题,即组织的契合、流程的整合、文化的融合,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据了解,华星光电汇聚了台湾地区、韩国及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的顶尖技术人才和大量各级优秀人才,目前,公司拥有各级人才5000余人,其中技术、研发、管理人才接近2000人。
快速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车汉澍归纳为政府的大力扶持。“这个行业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任何一家企业都很难承担这么大、高风险的资金投入。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让公司一开始就轻装上阵。”
对于落户在辖区的巨头华星光电,光明新区则成立了华星光电项目专责工作小组,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了贴身式、保姆式服务。车汉澍告诉记者,在二期项目刚开工时,曾面临施工车辆进出、大型建筑材料堆放等问题,在新区政府的协调下,及时为公司开通车辆的临时进出口和停放区。“经常是由新区领导带队,召开现场会解决问题,这极大方便了我们。”
(本文系网络转载,文中陈述文字、观点未经本站证实,亦不代表高工LED立场,读者需自行核实相关内容。)